冬至,是一年中白昼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自此之后,阳气渐生,新的循环即将开启,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,不仅自然界发生着微妙的变化,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可能受到影响,作为医院的临床心理师,我深知了解这些变化对于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。
冬至前后,天气愈发寒冷,日照时间减少,人体的生物钟容易被打乱,从而引发情绪上的波动,许多人会感到莫名的疲惫、低落,甚至出现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,这是因为冬季的寒冷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减缓,激素分泌失衡,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稳定性,日照时间的缩短会导致人体内的血清素水平下降,血清素被称为“快乐激素”,它的减少会使人更容易陷入消极情绪。
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来说,冬至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时期,季节性情感障碍(SAD)在冬季较为常见,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、睡眠障碍、食欲改变等症状,这是由于冬季的环境因素引发了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变化,导致情绪调节出现问题,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尤为重要,要多给予陪伴和支持,鼓励患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即使在寒冷的天气里,也可以选择在阳光较好的时段出门散步,让阳光照射皮肤,有助于调节情绪。
医院的心理治疗室在冬至期间也格外忙碌,我们会运用专业的心理疗法,如认知行为疗法(CBT),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与行为习惯,通过放松训练,如深呼吸、渐进性肌肉松弛等,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,我们也会引导患者关注当下,珍惜身边的温暖和美好,从内心深处激发积极向上的力量。
除了专业的治疗,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节也不容忽视,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助于稳定情绪,饮食上,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温热、富含营养的食物,如羊肉、红枣、桂圆等,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,又有助于调节气血,培养兴趣爱好,如阅读、绘画、听音乐等,让自己沉浸在愉悦的活动中,也能有效缓解冬季带来的不良情绪。
冬至,虽然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,但也是孕育希望的起点,让我们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,也多留意自己和身边人的心理健康,愿大家都能在这个冬至,寻得内心的暖阳,驱散阴霾,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年。
发表评论
冬至阳回,心灵亦需暖照——在寒冬中寻觅心灵的温暖阳光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