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的临床心理工作中,监护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他们不仅是患者身体康复的陪伴者,更是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守护者。
监护人对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不可小觑,在患者患病期间,监护人的情绪、态度和行为方式会直接传递给患者,一个焦虑、紧张的监护人,可能会让患者感受到更大的压力,加重其心理负担;而一个积极乐观、给予充分支持的监护人,则能为患者注入强大的心理动力,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。
在儿童患者群体中,父母作为监护人的表现尤为关键,当孩子生病住院时,父母若能保持镇定,用温和、鼓励的语气与孩子交流,讲述积极治疗的案例,孩子往往会减少恐惧,更配合治疗,相反,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、过度担忧,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加不安和抗拒。
监护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会间接影响患者,长期照顾患病亲人,监护人容易产生疲惫、焦虑、抑郁等情绪,若这些负面情绪得不到及时调整,他们在与患者相处时就可能表现出不耐烦、易怒等,这对患者的心理康复极为不利,医院临床心理师在关注患者心理的同时,也不能忽视监护人的心理健康,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。
临床心理师应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与合作,通过定期的交流,了解监护人在陪伴患者过程中的感受、困惑以及患者的心理变化细节,指导监护人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安抚技巧,如倾听患者心声、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等,组织监护人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,提升他们对心理关怀重要性的认识,以及应对自身和患者心理问题的能力。
医院可以建立监护人支持小组,让有相同经历的监护人相互交流、分享经验,互相鼓励,他们能倾诉照顾患者的艰辛,从他人那里获得共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,缓解心理压力,进而以更健康的心态去陪伴患者。
监护人是医院临床心理关怀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重视监护人的作用,加强与他们的协作,共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心理康复环境,才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的身心全面康复。
发表评论
监护人的心理关怀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基石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