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,我们往往将大量的精力聚焦于患者本身,关注他们的病情、治疗进展以及康复情况,却常常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群体——监护人,他们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其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。
监护人,通常是患者最亲近的家人,他们在陪伴患者就医的过程中,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,从得知患者患病的那一刻起,恐惧、焦虑、担忧等情绪便如影随形,他们担心患者的病情是否能够好转,未来的生活将受到怎样的影响,治疗费用是否能够承担等等,这些负面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疏解,不仅会影响监护人自身的身心健康,还会在与患者相处时不自觉地传递给患者,进而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不利作用。
作为医院的临床心理师,我们有责任关注监护人的心理状态,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,要为监护人提供一个倾诉的空间,通过定期的沟通交流,让他们能够毫无保留地表达内心的恐惧、焦虑和担忧,认真倾听他们的讲述,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共情,让他们感受到被关注、被重视。
要为监护人提供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治疗信息,很多时候,他们对患者所患疾病了解甚少,这会加剧他们的不安,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、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,向他们详细介绍疾病的病因、症状、治疗方法以及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,帮助他们消除对疾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,增强对治疗的信心。
还要关注监护人的心理调适,教导他们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,如深呼吸、冥想、运动等,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,鼓励他们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,合理安排饮食和休息,以良好的身心状态陪伴患者度过治疗期。
我们也要注重引导监护人正确对待患者,在关心患者病情的同时,不要过度溺爱或过度保护,要给予患者适当的自主权和空间,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来,帮助监护人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,用正面的情绪和态度去影响患者,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家庭氛围。
关注监护人的心理,是医院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,只有当我们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,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才能更好地助力患者康复,让患者和监护人共同战胜疾病,迎接美好的未来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