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中,患者承受着身体与心理的双重压力,作为临床心理师,我们一直探寻如何更有效地给予他们支持,近年来,“教练”这一角色与理念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,为患者的心理关怀带来了新的契机。
教练,原本在运动、职场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,通过专业的引导与激励,帮助个体挖掘潜能、实现目标,当我们将教练的思维与方法引入医院心理支持体系,便开启了一段充满希望的旅程。
在面对疾病时,患者往往会陷入迷茫、焦虑甚至绝望的情绪中,这时,教练式陪伴能给予他们一种积极的引导力量,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倾听者,而是像教练一样,与患者共同探索内心的想法与期望,通过巧妙的提问,帮助他们梳理自己对于疾病治疗的认知、对未来生活的规划,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晰方向,重拾掌控感。
一位身患慢性疾病的患者,对长期的治疗过程感到疲惫和无助,对康复后的生活也充满担忧,我们以教练的方式介入,与他一起探讨他曾经的兴趣爱好,引导他思考如何在当下的身体状况下,依然能部分地实现那些爱好,哪怕是微小的改变,这不仅转移了他对疾病的过度关注,更让他看到了生活中还有值得期待和努力的方向。
教练注重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,在医院场景中,我们鼓励患者发现自己战胜疾病的内在力量,这可能是对家人的爱与责任,可能是对生活梦想的执着,亦或是对自身坚韧品质的新认识,当患者意识到自己拥有这些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时,他们便更有勇气去面对治疗中的困难。
教练式陪伴强调建立积极的关系,我们以尊重、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,让他们感受到被支持而非评判,这种温暖的关系如同阳光,能穿透疾病的阴霾,给予患者心灵滋养。
将教练理念融入医院心理支持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与实践,提升自身的教练能力,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。
“教练”,正成为医院心理支持领域中一股充满活力的力量,它让我们陪伴患者在与疾病抗争的道路上,不仅收获身体的康复,更拥有强大的内心,勇敢地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。
发表评论
教练式陪伴在医疗环境中,以专业与同理心为桥梁连接患者心灵世界,其力量在于激发内在潜能、增强应对能力。
教练式陪伴在医疗中,以个性化支持为桥梁连接患者心灵与康复之路的强大力量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