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,是一年中白昼最长、黑夜最短的日子,标志着盛夏的正式登场,在这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时节,大自然的蓬勃生机也会对我们的身心产生诸多影响,作为医院的临床心理师,深知在这样的特殊时期,人们的心理状态需要特别关注。
夏至前后,气温节节攀升,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情绪烦躁、焦虑不安,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,进而对心理产生连锁反应,高温使得人体新陈代谢加快,血液循环加速,身体容易疲劳,这些生理上的不适会干扰我们的情绪调节系统,使人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之中。
夏至的光照时间延长,充足的阳光虽能带来温暖与活力,但也可能打乱我们的生物钟,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,尤其是夜晚仍有较长日照时间,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,影响睡眠质量,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下降,进一步加重情绪波动,引发焦虑、抑郁等心理问题。
对于个人而言,在夏至时节要格外注重身心的调适,保持规律的作息至关重要,尽管白天变长,但仍应尽量按时入睡和起床,营造稳定的生物钟环境,可以通过一些放松的睡前仪式,如泡个热水澡、听轻柔的音乐等,帮助自己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。
饮食方面,应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多吃蔬菜水果,补充水分和维生素,有助于缓解燥热带来的不适,避免过度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,以免加重肠胃负担,影响情绪稳定。
适当的运动也是调节身心的良方,清晨或傍晚时分,气温相对凉爽,可选择散步、慢跑、瑜伽等运动方式,运动不仅能增强身体素质,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,让人产生愉悦感,缓解压力和焦虑。
要学会给自己的情绪“降温”,当感到烦躁不安时,尝试深呼吸、冥想或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,转移注意力,让心情平静下来,与亲朋好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,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,也能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与慰藉。
对于身边的人,我们也要多一份关心与留意,如果发现有人情绪异常,如持续的烦躁、低落或焦虑,应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,鼓励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。
夏至时节,我们要顺应自然变化,关注身心调适,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盛夏的挑战,让身心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里保持健康与平衡。
发表评论
夏至阳光炽热,调适身心平衡:静心纳凉以养神。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