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扁桃体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,其影响不仅局限于身体,对患者心理状态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,临床心理师在处理这类患者时,需要全面考量身心两方面的因素,助力患者更快康复。
身体上,急性扁桃体炎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,患者常出现剧烈咽痛,吞咽时尤甚,严重影响进食与休息,高热可达39℃以上,伴随寒战、乏力等全身性症状,这些身体不适会使患者感到疲惫、虚弱,生活节奏被打乱,进而产生焦虑情绪。
心理层面,疾病的突然来袭会让患者陷入担忧,担心病情是否会恶化,是否会引发其他并发症,这种不确定性加重了心理负担,因咽痛无法正常进食交流,患者可能会觉得自己失去了日常生活的掌控感,产生无助感,儿童患者还可能因害怕打针吃药而哭闹不安,进一步影响治疗依从性。
对于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心理干预至关重要,要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,临床心理师需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与恐惧,用温和、专业的语言给予安慰,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,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,增加其对疾病的认知,减少因未知带来的恐惧。
对于儿童患者,可采用游戏、故事等形式进行沟通,比如通过讲述勇敢战胜疾病的小故事,激发他们的勇气和信心,鼓励家长陪伴在旁,给予情感支持,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放松心情,积极配合治疗。
在治疗过程中,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也十分必要,如深呼吸练习,让患者慢慢地吸气、呼气,放松身体肌肉,缓解紧张情绪,适当的音乐疗法也能起到舒缓身心的作用,选择轻柔、舒缓的音乐,帮助患者在治疗期间减轻焦虑,更好地休息。
急性扁桃体炎虽为常见疾病,但身心同治才能让患者真正受益,临床心理师应关注患者心理需求,与医疗团队紧密合作,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,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疾病期,恢复健康。
发表评论
急性扁桃体炎,守护健康防线需身心并重。
添加新评论